你的中药煎对了吗?
《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那你的中药煎对了吗?
(一)煎药用具
以有盖的陶瓷砂锅、瓦罐为佳,价廉且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又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以免金属元素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不良化学反应而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二)煎药用水
以洁净澄清,无异味,含矿物质及杂质少,无污染为原则。一般可作饮用水的都可用来煎煮中药,如自来水、井水或蒸馏水等。
(三)火候及时间
有先武后文、武火急煎、文火久煎三种。一般药物宜先武后文,即大火煎煮沸后,改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武火急煎适用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及芳香药草药草。即用大火迅速煮沸,该用小火煎煮5~10分钟即可。文火久煎适用于补益药和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质类、贝壳类、甲壳类、骨角类药、有毒药,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或减低毒性。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散失。熬焦糊的药物应倒掉不能再煎。
(四)煎药过程
适量加水(高出药面2~3cm)—煎药温水侵泡(15~20分钟)—煎熬2~3次—趁热榨渣取汁(每次100~150ml并混合)—每剂日分2~3次服用。
(五)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也就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1、先煎:即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多为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介壳类、矿石磊药物,如龟甲、鳖甲、赭石、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磁石;须久煎去毒的,如川乌、草乌、附子等;宜先煎取汁澄清,以药汁代水煎煮他药的,如灶心土、白茅根、夏枯草、竹茹等。
2、后下:一般在药物煎好前3~5分钟时下,以防有效成分因煎煮时间过长而挥散或破坏,如薄荷、钩藤、砂仁、白豆蔻等;有的药物甚至也可直接用开水泡服,如大黄、番泻叶、胖大海等泻下药。
3、包煎: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用纱布包裹煎煮,因其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黄、海金沙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的药,如车前子、葶苈子等;绒毛类药因其难于滤净,混入药液则刺激咽喉,如辛夷、旋覆花等,入煎时均宜包煎。
4、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等,为了避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而浪费,可切片另煎取汁,再与其他药液混合后服,或单独服用。
5、烊化(溶化):胶类要、黏性大且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因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即浪费又容易熬焦,故宜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兑服。
6、冲服:某些芳香、贵重、细粉、入水即化的药物以及汁液性不宜加热煎煮的药物,如麝香、牛黄、朱砂、琥珀、沉香末、肉桂末、三七粉、芒硝、生藕汁、竹沥、猪胆汁等,均宜用煎好的药液或温开水冲服。散剂及丹剂也宜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