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医院首页  > 肾病内科  > 科室动态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宣教

发布时间:2015-04-24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327
打印
字号:【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因缺乏专业知识,易产生焦虑、恐 惧、悲观等心理,为了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1.透析前宣教

一)血透指征
 
1、不能纠正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异常

2、有中枢或末梢神经损害和精神障碍者

3、有全身水肿、肺水肿者
 
4、血肌酐≥707.2umol/L或者BUN≥28mmol/L或内生肌酐清除率≤10~15ml/min

5、血钾>6.5mmol/L 

凡符合上述两项以上者均可考虑血透。

二)病人进入透析室前,更换鞋子,称体重,测量血压并作好记录。
 
三)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血透,经济上的负担重,所以随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因此,透析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透知识,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上不舒适的原因、位置、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问题,鼓 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生理、心理支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使 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四)保护一侧上肢的静脉,避免静脉注射,为保证建立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作准备。
 
2.透析中宣教
 
1、嘱患者卧床休息,内瘘病人患侧肢体平放,不要乱动,避免针头滑出血管,局部有疼 痛、出血、肿胀或其他不适及时汇报。
 
2、临时置管病人避免患侧受压,股静脉双腔插管避免患侧肢体屈曲,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干燥。
 
3、注意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注意有无出血。
 
4、透析中如出现出汗、头晕、乏力、腹痛、胸部不适、心悸胸闷、发热寒战、肌肉痉挛 等不适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
 
5、合理饮食,进食易消化、足够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禁食含钾高的食物、水果等,控 制水分的摄入, 限制钠盐,透析中进食量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以供超滤量的设置,配合治 疗。
 
6、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 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失衡综合症、发热、低血压、高血压、出血及其他。应通 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如 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3.透析后宣教

(一) 饮食护理
1、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蛋白质的摄入为1.2~1.4克/公斤/日,50%以上为优质蛋白,可选用的食物有鸡蛋、牛奶、瘦肉 、鱼等,不宜用干豆类及豆制品、硬果类等非必需氨基酸高的食物。每日能量的供给为125.6~146.5千焦/公斤(30~35千卡/公 斤)。每天饮食中脂肪总量以50~60克为宜,其中植物油为20~30毫升。


2、限制钠盐的摄入:尿量正常时,不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尿量减少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每日不超过5克。无尿的患者应控制在1~2克。
 
3、限制钾的摄入:钾的摄入应根据病情(尿量、血清钾)而定,一般每日摄入量为2~2.克,慎用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海菜 、豆类、莲子、卷心菜、榨菜以及香蕉、橘子等。

4、限制磷的摄入:磷的摄入最好限制在600~1200毫克。几乎所有食物都含磷,应避免食用含磷高的食物。如蛋黄、全麦面包、 内脏类、干豆类、硬核果类、奶粉、乳酪、巧克力等。

5、控制液体摄入:每天总进液体量(包括:水、牛奶、豆浆、汤、固体中的水分)限制在1000毫升,每天体重增加最好保持在
1公斤以内,且两次透析之间体重的增加应控制在2-2.5公斤为宜,即最多不超过干体重的4%。体重增加过多会增加心、脑血管
发生意外的概率。
 
6、适当补充维生素:透析时水溶性维生素严重丢失,必须补充乙族维生素等。也可口服维生素及叶酸。 

 (二)中心静脉插管护理:
 
1、留置导管期间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导管干燥、清洁,避免弄湿、弄脏。如果穿刺处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处理, 以防感染扩散。
 
2、股静脉穿刺者患测下肢不得弯曲90度,也不宜过多起床活动。要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腹股沟股静脉留置导管者不宜过多走动,不干体力活,尽量不弯腰,留置导管这一侧的大腿与身体躯干不做90度弯曲姿势,大便时采用坐便马桶 ,睡觉时取平卧位或导管对侧卧位,以防止血液倒流堵塞导管。
 
3、颈部静脉留置导管者头部不宜剧烈转动,以防留置导管滑脱。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者应尽量穿开襟上衣,并且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过猛,以免脱衣服时将留置导管拔出。一旦滑脱,应立即压迫止血并及时妥善处理。
 
4、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透专用,一般不宜抽血、输液等。

 
(三)动静脉内瘘

内瘘手术后护理:
 
1、手臂应抬高,躺下时应将内瘘侧肢体垫高至与水平线成约30度角,若站立或坐姿,手臂应弯曲抬高至胸前,并避免该肢体受 压,包扎不要过紧,保持血流通畅,减轻水肿。每天触摸及耳听内瘘部位4~5次,是否有震颤,如发现血管呈索状、无震颤及 杂音,应尽早就医。
 
2、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出血、渗液、水肿,防止感染。
 

3、术后第二天开始活动手术肢体的手指,以后逐渐增加手指的运动量,再过渡到活动手腕。术后约10~14天拆线,拆线后可做 握拳运动或手握健身球运动,建议每天做3~4次,每次约15分钟。
 
4、内瘘侧手臂不要穿袖子过紧的衣服,可装拉链。睡眠时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的肢体,不可测量血压、抽血、输液、提重 物、挂包、戴手表、过紧的护腕等。
 
5、每天2~3次先用热毛巾湿敷内瘘侧手臂,再涂喜疗妥药膏,轻轻按摩。

内瘘日常护理:
 
1、血透前、血透结束24小时后,用热毛巾清洗、湿敷内瘘和静脉穿刺处每天2~3次,然后涂喜疗妥药膏且按摩5~10分钟,如 果有条件,可用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照射20~30分钟。
 
2、如有血管瘤,可用弹力绷带保护,避免碰撞,每次血透前清洁皮肤。
 
3、使用内瘘透析后,让护士绑上弹性绷带,以内瘘不出血为原则,保证内瘘通畅,扪及内瘘搏动及震颤,自我感觉松紧舒适 。每隔20分钟放松一下绷带,2小时后将绷带完全放松(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4、使用内瘘透析结束当日,保持针眼处干燥,避免接触到水,以防感染。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或用冰袋冷敷, 24小时以后可热敷,并涂擦喜疗妥消肿,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擦按摩,2次/天,每次15分钟。
 
5、养成自我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习惯,建议每天3次,至少早、晚各1次,具体方法:将2~3个手指放在动静脉内瘘上 面,判定内瘘是否通畅,通畅的内瘘触摸时有血管震颤感,用耳朵能听到血管杂音。如果发现血管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应尽快 与主管医生联系。

 
四、干体重的临床意义

1、何谓干体重:也称目标体重或理想体重,是指病人既没有水钠潴留也没有脱水时的体重,也就是透析结束时希望达到的体 重。一般来说,晚期尿毒症病人水平衡已经失调,大多有体液潴留,干体重不能直接测出,往往需要经过几次透析才能确定。 指出的是,透析病人的干体重与正常人的胖瘦一样,存在一种动态的变化。长期摄入过多的热量,而消耗又少,干体重就增 加;反之则会减少。另外,干体重与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改善、食量增加等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两次透析之
间体重增加最好不要超过干体重的5%。

 
五、按时服药

嘱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变动或中断,尤其是服用降压药,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六、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烦躁、精神紧张、孤独、恐惧、自卑感等。适当参 加一些活动,注意休息和保暖。戒烟酒。


七、充分透析及其评估标准
 
    对于一位尿毒症病人,充分透析意味着通过透析感到舒适、满意。治疗上除了要考虑经济 因素外,应力求用最短的时间, 最有效地清除尿毒症物质,使病人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成为“透析者”而不是“透析病人”。我们评估透析充分的 标准为:
1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甚至恢复一定的工作能力; 2饮食限制可放宽,没有水潴留和慢性心衰; 3血尿素氮水平高,无残余肾功能病人,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1.2克如每周透析3次,则每次透析后血尿素氮应降至透析前的 约50%。

 
    近年来通过对血液透析病人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健康宣教,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使其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从而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护士要认识到健康宣教的重要性,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高质量的服务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才
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上一篇: 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 05-12 ]

下一篇: 透析患者,饮食无节制很悲剧 [ 03-23 ]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专家介绍 |患者服务 |科室导航 |医院公告
急诊电话:0813-2111111
本部院区:自贡市自流井区尚义灏一支路42号   电话:0813-2100694
在建新院区:自贡市大安区东环路1001号   电话:0813-2100694
板仓分院:自贡市高新区板仓工业园区卫里路2号   电话:0813-8253939
康复分院:自贡市自流井区南湖路916号   电话:0813-8108900
预约电话:0813-2121048   0813-2121067   投诉电话:0813-2111148   门诊咨询电话:0813-2122165   联系电话:0813-2100694( 院办公室)   0813-2100427(人事科) Copyright ©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备案号:蜀ICP备14003336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