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脑瘫儿童】之一
不得不重视的疾病--脑性瘫痪
2013年11月15日,国家“单独”二胎政策放开,让人们在关注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我国人口的质量,这其中,一个特殊的疾病--脑性瘫痪,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智力、语言、姿势等多种障碍和异常。
值得指出的是,有一半左右的脑瘫孩子智力都是正常的,只是运动功能不好,比如,拿不起杯子等小物件、不能正常走路等。
近年来,由于产科技术、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新生儿死亡率、死胎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但脑瘫发病率却无减少趋势,相反重病脑瘫的比例还有增多趋势。
脑瘫的发病率城乡并无明显差别,但高危新生儿脑瘫发病率高达47.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条件差异很大,据文献报道,我国脑瘫发病率为1.8‰~4‰。
根据2010年自贡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按2‰的脑瘫发病率推算,我市有14岁以下脑瘫患者1000名,按我市人口出生率9.56‰计算,每年新增脑瘫患儿60名。脑瘫患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认识脑瘫儿童】之二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了脑瘫
脑性瘫痪的概念和诊断标准是从医疗专业的角度定义和制定的,需要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背景才能理解它,那么,做为家长如何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初步判断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正常儿童的发育规律,大运动的发育一般是“二抬四翻六会坐,八爬十站周岁走”。当然,每个宝宝的发育速度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如果自己的宝宝明显落后了或出现一些征兆,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比如:
新生儿期(从出生至28天):哺乳时出现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劳无力;全身肌肉松软、家长用手牵拉时,宝宝无力回应;全身肌肉、关节发硬、双下肢强直伸展;好打挺;宝宝睡觉、活动时姿势异常,如双手呈夹紧状。
3个月:头不稳定、颈不能竖、趴起时,头抬不起来,全身发硬或全身发软。
5个月:目光呆滞,表情呆板,对引逗(声音、物品)无反应;身体发硬较上月明显,身体姿势不对称。
7个月:坐不稳或前倾后仰;手握拳不松开。
12个月:不会翻身;双腿支撑无力,习惯用脚尖站立;总是用一只手抓握物品。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供家长参考的情形,不是诊断的依据,若宝宝出现上述的表现,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或是儿童康复科就就诊,获取专业人员的支持。
【认识脑瘫儿童】之三
哪些情况易患脑瘫
脑瘫对于家长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晴天霹雳,那么哪引起情况容易引起脑瘫呢?
引起脑瘫的原因很多,一般包括三大类因素:
出生前因素:近来认为70%~80%的脑瘫发生于出生前,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大量吸烟(包括被动吸烟)、酗酒、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母亲智力落后、怀孕期间营养不良、重症贫血都是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和流行病学的资料都证实,孕期感染是脑瘫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还认为,脑瘫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已有脑瘫患儿再发生脑瘫的几率偏高。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和孕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消除高危因素,是预防脑瘫的重要措施。
围生期因素: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患脑瘫的几率可高于正常体重数十倍,早产是目前发现脑瘫的最主要的因素,胎盘功能不全,导致胎盘供血不足,胎儿缺氧缺血也易导致脑瘫。
出生后因素:胎儿出生后发生新生儿惊厥、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部感染、脑外伤都被认为是脑瘫的危险因素。
一般来讲, 医学上不能在怀孕时、或一出生就诊断为脑瘫,对于存在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孩子,应严密观察,在专业机构定期随诊,如发现有异常,及早予康复干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认识脑瘫儿童】之四
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
脑瘫康复的基本目标并不是治愈及完全正常化,而是通过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手段,使脑瘫患儿在身体、心理、职业、社会等方面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补偿。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是取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主要的方法有: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及物理因子疗法。在脑瘫患者中约60%为痉挛型脑瘫、20%为手足徐动型脑瘫和混合型脑瘫、10%为共济失调型脑瘫,分别表现为患儿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支配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运动疗法,是脑瘫康复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在治疗者治疗手法的辅助下,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目的。运动疗法必须在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的前提下,按照小儿发育”由前到后、由粗到精”的程序来进行
作业疗法:主要进行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外出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作业疗法的治疗目的是:克服躯体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节和改善心理适应性。
ST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在脑瘫儿童中比较常见,他们大多讲话迟,词汇增加迟、抽象词语理解力较低,很少或基本不用完整的语句来进行语言表达。语言康复训练即是针对患儿的这些情况,通过营造适宜的语言环境及周围环境,消除发声障碍,通过改善下颌及唇、舌的控制,进行构音器官功能修复,从而达到语言康复训练的目的。
其他疗法:小儿脑瘫的治疗主要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为主,必要时可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手术治疗、辅助器具及矫形器治疗,马术治疗、多感官刺激治疗、音乐治疗等。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早期训练和综合干预。每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组合,都需要针对每个患儿的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进行。家长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这些看似平常的康复训练却是一项专业的操作,家长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才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以免操作失当。
【认识脑瘫儿童】之五
脑瘫儿童康复家长是关键
受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脑瘫患儿不可能、也不需要长期留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家庭才是他们康复的最主要场所。家长是脑瘫患儿康复的关键。
家长是孩子最信任、最亲近的人,父母在家中给患儿做康复训练,容易消除患儿的心理障碍,提高孩子的配合度。那么,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康复呢?
(1)家长在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要积极学习基本的康复技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开展患儿的家庭康复。家长完成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后,一定要请康复医师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再次评估,重新制订或修订康复计划,再进行家庭康复训练,这样医院——家庭相结合,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的进行康复治疗,才能保证孩子家庭康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坚持是康复训练的法宝。脑瘫患儿的康复不可能一蹴而就,康复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进行康复训练。而且训练必须按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过大的训练强度和过快的训练进度只会欲速则不达;不长期坚持训练只会前功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3)保持良好心态。孩子一旦被诊断为脑瘫,有些家长心存自卑,将孩子和社会隔离起来,甚至不带孩子出门;有些家长不承认孩子患有脑瘫,拒绝采取康复措施,给孩子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还有的家长遍访名医仙丹,病急乱投医,缺乏治疗的规律性。这些心态都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正视问题,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孩子。
(4)营造良好的家庭康复氛围。在家里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康复环境。包括固定的训练空间、地板和墙壁的装饰、背景音乐和图像的选择等都要和孩子的喜好相适应。对孩子取得的每一个康复训练效果都要给予鼓励、表扬、奖励等积极的心理暗示。
【认识脑瘫儿童】之六
脑瘫康复,不是谁都能做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患儿被家长抱到医院来看门诊的时候,许多患儿家长都会告诉我,说宝宝在某某按摩诊所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脑瘫患儿没有接受到规范的康复治疗的现象不在少数,很多人都认为脑瘫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做做按摩可以了,或者认为脑瘫康复就是做按摩,殊不知“康复治疗需要规范按摩,但按摩并不等于康复治疗的全部”。这种认识的误区,不仅浪费了金钱,也延误脑瘫患儿的治疗。
脑瘫康复,不是谁都能做!
脑瘫康复治疗讲究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组成的治疗团队的协同作用,需要整个康复治疗团队的全程参与。康复医师负责患儿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随时监测患儿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师(包括理疗、针灸、推拿、各种训练等)负责根据医师制订的康复治疗方案实施康复计划,康复护士配合进行患儿的健康照护及康复治疗。整个康复治疗团队还要针对一定时期患儿康复效果组织“康复治疗小组会”,共同商讨康复治疗计划。
在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包括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康复治疗团队的成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绝非一个看似简单的按摩,那种买两盘光碟就给自己的宝宝进行康复训练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