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第30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主题是“科学补碘三十年,利国利民保健康”。碘缺乏病是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通过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以来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然而,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长期坚持落实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别是普及防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补碘是碘缺乏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碘缺乏病是指由于机体碘摄入不足所导致的以智力发展障碍为主危害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症),亚临床克汀病,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
碘号称人体的“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孩子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1~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可造成克汀病、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胎儿所需的碘全部来自于母亲,因此孕妇碘营养不足会导致胎儿缺碘,如果胎儿严重缺碘,会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妊娠期和哺乳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最为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是——查尿碘,只需1毫升尿液即可。
人体内的碘80-85%由肾脏经尿排出,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人体排出的碘相当于摄入的碘,因此尿碘可以反映人体内碘的总体水平。
尿碘水平是直接评价人体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尿碘检测为诊断人们是否缺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同时,针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甲状腺组织的摄碘功能,对碘-131治疗甲亢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