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水痘为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痴。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水痘患者或带状疱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3.人群易感性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6个月以下婴儿较少见。孕妇患水痘时胎儿可被感染。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高。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0-24天,以14-16天为多见。典型水痘可分为两期:
1.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在出现低热、全身不适的同时已有皮疹出现。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2.出疹期
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初为红色皮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单房性,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疹液透明,后变混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结痂,脱痂时间将延长。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部分患者可在口腔、咽喉、眼结膜和外阴等黏膜处发生,破裂后形成溃疡。水痘皮疹是分批出现,故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
、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后期出现的斑丘疹可未发展成水疱即隐退。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症状和皮疹均较轻,成人患者症状较重,易并发水痘肺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出现播散性水痘,皮疹融合形成大疱。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产前数天内患水痘,可发生新生儿水痘,病情常较危重。
除了上述典型水痘外,可有疹内出血的出血型水痘,病情极严重。此型全身症状重,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和内脏出血等,系因血小板减少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C)所致。还可有因继发细菌感染所致的坏疽症型水痘,皮肤大片坏死,可因脓毒症而死亡。
【治疗】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变成干结痂为止。发热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注意补充水分。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处以免导致继发感染。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疱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2.抗病毒治疗
早期应用阿昔洛韦已证明有一定疗效,是治疗水痘病毒感染的首选抗病毒药物。每天600-800mg,分次口服疗程10天。如皮疹出现24小时内进行治疗,则能控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此外,阿糖腺苷和干扰素也可试用。
3.防治并发症
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及早选用抗菌药物,合并脑炎出现脑水肿者应采取脱水治疗。水痘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
【饮食指导】
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应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
【出院指导】
1.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2.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玻璃可阻挡杀灭病毒的紫外线)。
3.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4.主动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 VZV Oka株);被动免疫: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是用高效价水痘痊愈期血清制备的,在接触水痘者4日内立即注射有预防效果,皮疹出现后再接种VZIG不会改变疾病的病程。
5.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预防】
患者应予呼吸道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或孕妇等如有接触史,可肌注丙种球蛋白0.4~0.6ml/kg,以减轻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