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会死人 防治是关键
——中暑防治知识
夏天已经来临,中暑事件频频发生,如何防暑?发生中暑如何正确有效救治?下面,就让大家了解一下中暑相关知识,防止悲剧发生。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引起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损害的一种急性疾病。
中暑的原因?
炎热烈日的暴晒!
高温环境!
机体产热增加!散热不足!热适应能力下降!
引发中暑的因素?
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伴发潜在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下丘脑病变;某些药物的应用,如阿托品、巴比妥等;饱食后立即进行高温环境下作业;酷暑季节、老年人、久病卧床者、产妇终日逗留在通风不良、空气潮湿、温度较高的室内,均易发生中暑。
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中暑,甚至死亡。
中暑的表现?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高。
2.轻度中暑:除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同时兼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体温38℃以上;②面色潮红、胸闷、心率加快、皮肤灼热;③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多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
3.重度中暑:除具有轻度中暑症状外,伴有高热、痉挛、晕厥和昏迷。重度中暑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热衰竭;②热痉挛;③热射病。
①热衰竭:最常见,常见于老年人、孕产妇或未能适应高温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继而胸闷、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数、体位性晕厥、血压下降、手足抽搐和昏迷。体温基本正常。
②热痉挛:常见于健康青壮年人群。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痛性痉挛、疼痛,以腓肠肌多见,也可因腹直肌、肠道平滑肌痉挛引起急腹痛,阵发性痛性痉挛不超过数分钟,多能自行缓解。体温多正常。
③热射病:常见于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年老体弱者、慢性疾病病人等在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中暑。表现为大量出冷汗、高热,体温可超过41℃,继而皮肤干燥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数≥140次/分,血压正常或降低,烦躁不安,渐转为模糊、昏迷,可伴有抽搐。
如何预防中暑?
1. 尽量减少高温时户外活动
对于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由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天气更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
2. 常备消暑饮料及药品
如解暑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人丹丸、十滴水等,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及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
3. 注意饮食的调理
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也是防暑良好饮品。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4.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良好措施。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室外活动,注意防晒、降温,避免太阳直晒。
当感觉到自己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面色潮红、胸闷、心率加快时,请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采取下面中暑救治措施。
中暑怎么办?
尽快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脱离高热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的房间内,平躺,抬高下肢15~30 cm,解开衣领裤带或脱去外衣。
迅速降温!
使用电风扇、空调,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边擦拭边按摩。也可用冷水毛巾或冰袋放在额头、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使皮肤散热加快而降温。冰袋切忌直接置于心前区,以免引起心脏骤停。
正确补水!
及时服用藿香正气水、人丹丸、十滴水等解暑药,并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冰水或饮料(每次以不超过300 mL为宜),直至体温低于38℃。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经现场救治后可恢复正常,但对疑为重度中暑者,应立即转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