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轻人豪气冲天闯荡北上广深,经一番打拼立足以后通常会把家里老人接去同享天伦之乐,但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滑,一旦出远门势必要考虑就医买药的问题,异地就医就是绕不开的程序。不过异地就医可不像本地就医一样,有很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小保今天就来介绍一下:
1、异地就医的类型有哪些?
通常出现异地就医报销的主要有4类,第一类是长期异地居住的人,就像大伟的父母这种,以及被公司派到外地驻扎多年的员工等。第二类是转诊转院出去的,受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通过当地规定的有转诊资格医院转到更高级别的医院就医。第三类就是异地急诊住院,出差、旅游、外出休假期间突发疾病和遭遇意外伤害而不得不在异地住院治疗的。第四类比较特殊而且普遍,那就是对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放心,直接去高水平医院住院治疗的。这个群体的患者比较矛盾,患者觉得我自己的健康我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这又不符合分级诊疗的政策,一股脑涌向大医院是造成大城市大医院就医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是深层次体制问题,不在我们今天讨论之列。
2、四类中哪种就医类型的报销最划算?
最划算的显然是长期异地居住的人,这类群体可以办理异地安置手续,办理完异地安置手续后,在居住地发生费用的报销比例和在参保地的一样,这个政策全国都一样。
其他三类,各市会有各市自己的政策,而转诊转院,一般会有个人先自负5%-10%,剩余的再按照在参保地市内住院的比例报销;异地急诊住院,一般会先自负20%-30%,剩余的再按照在参保地市内住院的比例报销;最不划算的就是没有经过转诊,自行跑到北上广大医院住院治疗的,一般会先自负30%-40%。尽管不划算,起码还报销了部分,最吃亏的就是什么手续也不办,住院结束之后才想起来报销,明明有医保,却白白损失了数万元本来垂手可得的保障。当然也有一些地区对于不备案的费用也是给予医保报销的,但是报销比例要大大低于正常办理备案的。
3、异地就医有哪些规矩需要格外注意?
明白了这四类,就必须掌握他们的规则,不论是哪一种异地就医类型,要注意的就是都必须备案!备案!备案!有的小伙伴对备案程序不理解,认为我又不是没交医保,干嘛要备案?事实上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备案一方面是医保部门可以把相关信息上传到结算平台上,便于联网结算;另一方面,作为当地的参保人,出去就医告诉当地一声,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家得知道医保钱花哪里去了吧?没准还得上门稽查呢。
来源:社会保障小百科、中国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