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显示,在我国引起原发性肝癌的四大因素主要是:1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2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3饮水污染;4饮酒与吸烟。原发性肝癌起病多较隐匿,早期一般多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肝病的症状与体征。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通常已属于中晚期。因此,在初诊的肝癌病人中仅有10%-15%的病人有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原发性肝癌病人总的预后不佳。研究表明,人类80%以上的癌症是由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癌症可以避免和预防。
肝癌的高发人群:
1. 35岁以上的人,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及慢性丙型肝炎病史者都为肝癌的高发人群。原发性肝癌80-90%的病人都合并有乙肝,乙肝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再转化为肝癌。其中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3—4倍。对肝癌高发人群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检测和B超检查,这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早期发现肝癌的方法。
2.长期喝酒人群:酒精对人身体是有害的。胃里的胃粘膜对人体有保护作用,酒精能够把胃粘膜消化掉,胃的细胞受伤,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就容易被胃吸收。这样就容易引起酒精性的或毒性物质引起的肝炎,降低肝脏的免疫功能及全身的免疫功能,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喝酒的人解毒功能差,易引起酒精性的肝硬化。其中一部分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
3. 儿童及成年人的脂肪肝患者增加,也成为潜在的危险人群。脂肪肝也会转为肝硬化,再由肝硬化发展为肝癌。
肝癌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根据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或者称为“管水、管粮、防肝炎”的七字方针,不仅初见成效,且已成为我国肝癌一级预防的特色。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一些肝癌高发地区,采取一级预防措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二级预防可概括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两早提高疗效:两早防治肝癌,多指早预防和早诊断。临床实践证明,直径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和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截然不同。中晚期肝癌,常伴有肝内外转移,无法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和药物治疗疗效有限。但早期诊断的小肝癌,手术切除、栓塞、消融等治疗方法效果都不错。
三级预防就是临床积极治疗。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肝硬化程度等,选择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消融治疗等,均可获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