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医院OA办公系统   专家坐诊时间表  
您现在的位置:科室首页 > 科室动态
细菌性痢疾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0-06-3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概述】

细菌性病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由于志贺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非典型患者、慢性菌痢患者及无症状带菌者由于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误诊或漏诊,因此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志贺菌患者粪便排出后,通过手、苍蝇、食物和水,经口感染。另外,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即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品而感染。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不同菌群及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反复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4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天。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以分为下列各型:

(一)急性菌痢

根据毒血症及肠道症状轻重,可分为4型: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10余次至数十次,便量少,有时为脓血便,此时里急后重明显。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2、轻型(非典型) 全身毒血症状轻微,可无发热或仅低热。每天排便10次以内,稀便有黏液但无脓血。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转为慢性。

3、重型 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急起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稀水脓血便,偶尔排除片状假膜,甚至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及外周循环衰竭。

4、中毒性菌痢 2~7岁儿童为多见,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骤,24小时发病,突起畏寒、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有嗜睡、昏迷及抽搐,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二)慢性菌痢

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菌痢。

【治疗】

1、一般治疗 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毒血症状重者必须卧床休息。饮食以流食为主,禁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抗菌治疗 轻型菌痢患者可不用抗菌药物,严重病例则需应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药物。首选环丙沙星,其他喹诺酮类也可酌情选用。不能口服者也可静脉滴注。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如非必要不宜使用。

2)小檗碱(黄连素):因其有减少肠道分泌的作用,故在使用抗生素时同时使用,每次0.1~0.3g,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

3、对症治疗 只要有水和电解质丢失,均应口服补液(ORS),只有对严重脱水者,才可以考虑先静脉补液,然后尽快改为口服补液。高热可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适当使用退热药。

【饮食指导】

   严重腹泻伴呕吐者可暂时禁食,静脉补充所需营养,使肠道得到充分休息。能进食者,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少纤维,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原则,避免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可饮糖盐水,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出院指导】

1、做好饮水、食品、粪便的卫生管理及防蝇灭蝇工作,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法及有关制度,凡是从事食品加工或生产及饮食服务的人员,在工作时必须勤洗手。从事服务性行业者定期健康检查,发现慢性带菌者应暂时调换工作,接受治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禁食不洁食物,把住“病从口入”关。

2、菌痢者应及时隔离、治疗,粪便消毒对于传染源的控制极为重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坚持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菌痢。慢性菌痢期可因进食生冷食物、暴饮暴食、过渡紧张和劳累、受凉、情绪波动等诱发急性发作,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生活规律,复发时及时治疗。

 

 

 

 

 

 


收藏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